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
冬季传染病分类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抗原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快速变异和传染性强的特点,属于一种无国界的疾病,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每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多数死亡原因为其所引发的并发症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传染源为带菌者及病人,人群普遍易感,尤其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表现为初始可出现低热、咽痛、咳嗽,继而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老年人及儿童症状通常不典型。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9岁的儿童最多见,鼻咽部分泌物的飞沫等传播,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9~40℃,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的整个肋腺呈弥漫性肿大为其特征,并可波及颌下区,肿胀区较软,有胀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无脓液。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者占70%~75%,可发展成脑膜炎、胰腺炎、肾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四、肺结核:
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由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啑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15岁~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颜面潮红,身体瘦弱等。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亦有以突然咯血才被确诊。
五、手足口病:
多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肠道病毒的一种。传染源为患者,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伴发热为主要特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