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防治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yiyuan.njfu.edu.cn   2009-07-09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一些易感的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呼吸道常见疾病和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病原体有两大类:一是病毒如呼吸道合孢病毒副流感及流感病毒新型肠道病毒麻疹病毒等二是病菌(细菌)主要有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大多寄生在病人鼻咽部当病人说话打喷嚏时它们就会随着唾沫星子跑到空气里健康人吸入了空气中的病菌病毒也可能得病。

二、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冬春季气候交替、温度变化较大,机体容易受疾病侵袭。冬季天气寒冷,门窗密闭,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机智会

春季气候变暖,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昼夜温差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春季人员流动增大,增加疾病相互传染的机会;受国际和周边地区呼吸道传染病局部暴发流行的影响,春季成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

三、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可通过疫苗预防,常用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每年加强免疫一次,用于体弱、老幼多病者。

四、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3周。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预防是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六、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块的医学名称叫荨麻疹,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风疹症状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 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的可怕之处是导致胎儿的多发性畸形和流产、死产,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畸形表现不一。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采取处理措施:隔离病人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失为止。

八、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8、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